苏门答腊犀牛 Sumatran rhinoceros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后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到100只。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不过药材店现在很多都偷偷改用水牛角了。反而现在大规模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