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作用 Fluvial
河流作用(fluvial process)是指河流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河水是流体,具有动能,因此河流时时刻刻都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使之发生变化。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经常变化的,对一条河流而言,在正常的情况下上游是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如果河水水量少,泥沙物质增多,在河流的上游段也可以产生堆积作用,如果海平面下降则下游地段也可以转变为侵蚀作用,在同一时一地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可能同时进行。
侵蚀作用是河流本身的动能对其边界产生的冲刷和破坏作用。依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三种,河流下蚀作用的大小主要由河床水流的强度和组成河床物质的抗蚀能力而定。河流流速愈大对河床物质的冲击能力愈大;则愈能将石块和泥沙颗粒带走,不同岩性的基岩其抗蚀能力也不同,地壳构造运动对下蚀作用也有影响,当地壳急速上升时,河流比降加大,下蚀作用增强;当地壳稳定或下沉,下蚀作用即减落。侧蚀作用可使河床左右迁徙或河谷边坡后退,结果是造成河床摆动河谷加宽,形成曲流。向源侵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下蚀作用。其过程是由于斜坡上沟谷下段的水量大于上段,因而侵蚀作用也大于上段,于是出现凹地。凹地使河谷纵剖面变陡,因而流速变大使水流下蚀更为剧烈,结果河道逐步向上移动。